几天前,我在网络书店买书时,无意间看到了2005年出版的漫画书《暗恋》,我不禁十分诧异。这本书在出版当时被新闻出版总署定为不法出版物约束对象,还未正式跟读者见面就“夭折”了。看到这本书还在售卖,我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了10年前,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也许,《暗恋》对于我而言不是简单的记忆里的存在,而是一段美好回忆让我不断回味。

在我20余年的编辑生涯里,最为激动也是最为幸福的时刻就是策划出版《暗恋》的时光。这是我首次挑战策划的第一本图书,我为之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暗恋》虽未能“善始善终”,得到一本市场图书应有的关注度,但里面却浸透了我对市场图书的热情和勇于尝试的勇气,反映了我在编辑思想方面发生的阶段性转变。

2004年,随着图书市场全球化脚步的加快,1月9日,民族出版社邀请国内优秀的出版专家,以“民族出版与海外市场高峰论坛”为主题,就图书版权贸易等话题,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也许是这种市场氛围点燃了我的热情,原本对于市场类图书毫无兴趣的我也开始萌生了尝试的想法。当时,韩流刚刚“登入”中国,我自信地认为,相比其他汉文出版社,我们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我利用语言优势,在浏览韩文图书网站的过程中,一下子发现了让我怦然心动的目标,那便是在daum.net门户网站“漫画世界”板块中连载的江草(康道永)的《暗恋》。我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认识到这本漫画的故事结构与内容一定会引起中国图书市场的关注。

《暗恋》描述了生活在一栋公寓内的30岁小伙金然宇与18岁女高中生韩秀英之间纯洁又感人的爱情,以及18岁男孩姜淑暗恋比自己年长的女人权荷京的一段甜蜜中透着淡淡忧伤的爱情。

这本漫画在韩国网站上的点击量达到了惊人的3200万人,回复数达到了25万余条,平均每天会有超过200万人关注这一漫画。作者每次更新漫画时,网页都会出现点击量爆棚的景象,这一话题之作培养了一批忠诚的粉丝,是不择不扣的现象级作品。漫画从2003年10月24日开始,直至2004年4月7日为止,每周三和周日更新一期,因其超高人气迅速被韩国文学世界出版社购入版权印成纸质图书。

因为是超人气漫画,因此要引进到中国需要迅速得到作者授权,因此我首先试着与作者建立了联系。当时,我们与作者建立联系的方式只有网站上提供的电子信箱可供选择。我用非常诚恳且欣赏的文字向作者表达了引进著作权的意向。当时,这一漫画还只是在网上连载,并未出版图书,因此我只能选择直接联系作者购买版权。当时,我也是刚开始接触电子信箱,对于作者能否收到信件充满了疑惑,即便收到邮件,因为作者的明星漫画家身份也不一定能够逐一确认邮件,引进这一漫画真是充满了未知数。但我心底仍期盼会有好消息出现,于是,每日都是寝食难安地等待回复,不断关注着收件箱。过了两天,我的信箱仍是毫无动静,当时那种焦虑的状态至今还记忆犹新。如果不能成功引进版权,后续的工作根本无从谈起。

换作今天,也许我会以一种更加坦然的心态等待作者的回复,但当时毕竟是首次尝试,因此对于成功的渴望无比强烈。到第三天我再次确认了邮件,果然出现了新邮件。看到邮件的发送人名为康道永时,我的心情顿时变得十分激动,康道永是漫画家的本名,成败就在于作者如何应答我的请求。我既兴奋又怕心作者拒绝我的要求,于是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邮件。万分庆幸,作者表示他已经就该漫画与韩国本土的文学世界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合同,因此我们可以与该出版社直接沟通买入版权,并且提供了出版社的具体联络方式。这封回复让我喜出望外。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单位,找到编辑室的领导,详细介绍了这本书的情况以及目前开展的进度。但领导并没有给予我明确的答复,而是表示需要再斟酌考虑,具体出版与否待定。我从领导的表情中判断这本书的引进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当时编辑室没有投资引入版权的先例,能不能收回成本也是个未知数,领导出于风险考虑所以没有太过支持。而当时的我也不过33岁,还是个经验尚浅的年轻编辑,领导对于我的判断力也有一定的担心。现在想来,领导要顾全编辑室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慎重考虑任何决策,但当时的我可谓血气方刚,觉得领导不通情理,没有“眼光”,居然放着好选题不做,心里难免生出了一些怨怼情绪。急躁的心情给当时的领导带去了很多烦恼,现在想来我内心十分惭愧。

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还未经得领导同意便开始着手《暗恋》的出版工作。当时,我对该书的市场前景充满自信,脑海中装满了关于该书出版的时机以及各种营销战略。是模仿韩国选择先在网络上连载,待引起读者足够关注后再推出纸质图书,还是等韩国近期推出的电影版上市后,借着影视热推出,亦或是网络与纸质同步推出……真是一天一个想法,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开销路。我迅速询问了新浪网连载漫画的相关事宜,对方了解到《暗恋》在韩国的超高人气后,欣然答应为我们提供黄页进行连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我也开始加快准备工作。

我还去西单图书大厦调查了漫画类图书的种类与印数等信息,找到了《暗恋》必须要引进的充分理由。当时,漫画类图书主要是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且大部分都是针对小学生与初中生设计,以高中生和大学生等青年为读者对象的漫画寥寥无几。而《暗恋》的出版正好可以填补这一年龄层读者漫画阅读需求的空白。我认定这本书定会成为一本具有爆炸效应的畅销书。

终于,编辑室决定引进该书的版权。出版社的选题会议上要通过该选题,首先写好图书的策划报告。10年前,我对于图书策划报告几乎毫无概念可言,不知该如何入手。我羞于向主任讨教如何撰写策划报告,生怕主任认为一个编辑想要做策划却连报告都不知如何去写。于是,我大胆将图书内容与之前进行的市场调查相结合,完成了初步的撰写工作。全永范主任看过报告后说缺乏说服力,让我进行补充修改。虽然第一稿被退回重写,但自觉向图书策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心中还是充满了满足感和对领导提供机会的感激之情。

我认真思考了如何提升策划报告的说服力问题,最后我决定将自己所做的工作具体写出来。

全新的策划报告涵盖了内容简介、在韩国的畅销情况、国内同类书的市场情况、对读者开展的问卷调查、营销计划、首印5000册时的成本核算等详细的出版计划。在问卷调查一栏中还附上了通过网络试读过该漫画的汉族读者的评价。这一改进后的策划报告在出版社选题会议上顺利通过。社领导对该报告给予了很高评价,其实我知道该报告仍有很多不足和待改进的部分,但社领导还是对我们这些年轻编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领导的肯定让我信心倍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该书的出版工作中。

在朝鲜文编辑室领导们的支持下,我们通过韩国信元版权代理公司于2004年3月31日与韩国文学世界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合同。这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出版合同的签订让我欢欣鼓舞。

合同签订后,排版和翻译变成了头等大事。由于韩国方面会提供设计好的模板,因此我们只需将韩文替换成中文即可,虽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当时我们社里还没有懂得操作该种软件的人员。经过多方询问,终于找到一家制作韩国期刊的公司解决了排版问题。之后便是翻译问题。即便一本书的原版内容再好,如果翻译的不够生动,原版的内容也很难打动异国的读者。漫画翻译还有别于小说翻译,漫画的文字比较精炼,且多是口语,因此需要结合画面氛围将原本韩国人的语言习惯不留痕迹地转换成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这需要相当的语言掌控能力。与主任讨论的结果,认定这一翻译应交给汉族译者完成,因此我们在大学生网站上贴出广告,招募韩国语专业的毕业生译者。并且提出条件,说明有经验者优先,结果我们挑选了翻译过两本图书的译者。当时,译者要求在封面上标注自己公司的名字,而非本人的姓名。我们未加过多考虑便答应了译者的要求,未曾想这成了该书坎坷命运的开始。

《暗恋》于2005年1月全国书展开幕之际顺利出版。民族出版社在展区布置了巨大的宣传海报,并且将此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进行展示。该书也未辜负众人所托,只在上午便签下了5000册的订单。发行科高贺福主任与全永范主任一致认为该书将创下出版社单本图书发行的新纪录,无不为之心潮澎湃。但在下午2点时分,我们还未品尝到最终的胜利成果之时,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将此书定为非法出版物约束对象,原因在于,当时为整顿图书出版市场秩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禁止出版社与文化公司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但我们认为封面信息并非是文化公司,因此约束将很快结束。不久,国家事务委员会文宣司要求总编室准备该书出版过程的相关材料,我也就此事进行了认真准备。期间,全主任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还亲自去民委汇报具体情况,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但这些努力最终却化为了泡影。2005年4月27日,出版社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通报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对《关于撤消<暗恋>一书选题的涵》。主要裁定结果是,民族出版社不具备漫画出版资格,该选题必须上报为重大选题,因此我社超出了出版权限。约束的原因从文化公司合作上升到了出版权限问题,这对我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我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出版连环画,因此认定我们越权出版确实有些委屈。相比付出的心血,我对于新闻出版总署的决定更为不解。如果一开始在选题申报过程中就明确我们没有出版权限,同时驳回选题的话,我们也不至于遭受如此大的损失,但事已至此,出版社也无力回天。就这样,曾经被十分看好的《暗恋》一经面世便夭折了。

我对此事也充满了自责。特别是对朝鲜文编辑室造成的经济损失感到痛心。由于采用彩色印刷,因此印制成本也格外高,全主任动员个人关系找到印刷厂负责人削减了30%的印刷费用,减少了部分损失,但其他损失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我甚至觉得如果老老实实做原来的文字编辑工作也不至于掀起这么大的波澜。领导肯定了我的初衷,所以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我却因为深深的自责而下决心再也不触及市场图书。我无可否认,年纪尚轻的自己做出那个决定时有些草率,可见这件事情对我造成的冲击多么强烈。我体会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含义,后来遇到好的选题我也不由地“敬而远之”,做事也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后来,我处理好与韩国文学翻译院的合作关系,申请了不少出版资金,间接挽回了对朝文室的部分损失。

本以为这件事到此就划上了句号,但原本我以为就此消失于出版长河中的《暗恋》居然又在网上售卖,而且某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还能看到这本书。

《暗恋》虽未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却见证了出版社编辑为尝试市场化所进行的努力。现在,我回想起该书的出版过程仍旧会十分激动,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时光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也鼓舞了我要积极应对事业上的挫折。

前一篇:
Notice: 自 2.0 版本起,已不建议使用 previous_post,请换用 previous_post_link()。 in /www/wwwroot/60.mzpub.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2841
黄凤显副总编辑主持召开社庆工作会议 »
后一篇:
Notice: 自 2.0 版本起,已不建议使用 next_post,请换用 next_post_link()。 in /www/wwwroot/60.mzpub.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2841
» 年的记忆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院

电 话:010-64211126

Copyright 2013 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