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常识丛书》的出版岁月
刘树枫
1979年,对于已经成立了26 年的民族出版社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的下半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时任社长任英,在民族出版社旧址二楼的大会议室里,连续召开了一个多星期的社工作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举动,果断地调整了我社的出版方针,改变了26年来民族出版社只翻译出版政治书刊的单一性的方针任务,重新确定了我社是以翻译政治书刊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
“综合性” 三个字,掀起了民族出版在今后出版岁月里的改革的新篇章。
新的出版方针在得到国家民委的批准后,在以后介绍我社出版任务的文字里,出现了“要组织相当的力量翻译出版传播、积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成果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书刊,为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内容。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1979年下半年召开的社工作会议,可称为是民族出版社建社史上的“三中全会”。
《自然科学常识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出现,也与1979年我社调整后新的出版方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这一重新确定的出版方针指导下,民族出版社的总编室和汉文室,在1979年的下半年开始相继筹建和恢复。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部队转业到国家民委人事司报到。报到后,被分配到民族出版社刚刚筹建不久的总编室做秘书工作。当时的主任是原来朝文室主任李道荣同志,我和他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
受几十年来出版方针的制约,我社的图书品种在当时非常的单一,出版目录记载的几乎全部是翻译的政治类图书。科学普及读物一直是一个空白,从选题、编辑、发行及作者队伍的角度,更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国家民委就倡导要在民族出版工作中,加强对科普读物的出版,并责成民族出版社和国家民委文化司及有关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此后,我社加强了在科普读物方面的选题和出版工作。1980年至1981年底,共出版了科普读物图书11种,印发了26,800册(《民族书林》报1982年4月10日第2期记载)。如:《现代科学技术简介》、《太阳元素的发现》、《电子计算机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等。
1982年初,社长任英同志在《民族书林》报上发表“新春,向少数民族读者致意”一文中,特别指出并且呼吁:“为适应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的需要,加强科技、科普读物的出版是我们的一个新的课题,在过去的工作中是一个空白,在今天也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创造条件,同时热切希望有关的出版单位、科普机构、广大的读者、著译者给我们以大力帮助和同力协作。”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国家民委领导又在有关的会议上多次谈到并督促,并明确地指令,由民族出版社承担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套专为少数民族地区编辑的自然科学普及常识丛书,《自然科学常识丛书》的名字,是由时任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同志亲自命名的。
《丛书》选题的提出和以后的编译出版工作,从始至终,都是在国家民委直接的关怀和领导下进行的。为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国家民委、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组成了领导小组,并责成民族出版社开始筹备《丛书》编委会的组织工作。
当时社里主要有三个会议,即党委会、社务会和社编务会。《丛书》的选题一直是在社编务会研究的,我作为总编室的秘书,也参加了相关的会议。时任我社副总编辑乌布利同志分工负责《丛书》的工作,总编室主任辛智主持(李道荣同志退休后接任)蒙、藏、维、哈、朝、汉六个编译室的主任及出版部、发行部的同志,传达了国家民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开展工作的想法,听取了各室、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始形成了初步的工作计划。
在随后筹备《丛书》编委会的日子里,我随副总编辑乌布利同志、辛智同志等一起,拜会了中国科协普及部副主任孔祥谨同志,科普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章道义同志。记忆中,中国科协和当时的科学出版社在一个办公楼上,在中关村附近。他们对我们的来访十分欢迎,对《丛书》的工作也十分支持。我们当时去的目的,就是根据《丛书》的要求,由他们负责帮助我社提出选题、组稿和推荐科普专家、学者及作者队伍,并开始着手筹备编委会的成立工作。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筹备,一个一个选题的斟酌、审定,一位一位科普专家、学者的联系和落实,在科协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帮助协调下,编委会的成员组成逐渐地成熟了。
在此期间,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民委明确交办的,建国以来第一套专门为少数民族地区编辑的自然科学普及常识丛书的任务,社领导也抓住与完成此项任务的一切相关的活动,积极参与,不断地研讨,以求得这套《丛书》从选题和内容上,更加有针对性、指导性,更加符合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1983年7月25日,由国家民委、中国科协、劳动人事部联合召开的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学工作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了。
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十七个省、自治区的代表18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63人,占代表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这次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对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
会议期间,我社的领导同志,蒙、藏、维、哈、朝、五个编译室的主任及总编室的同志,分别邀请了来自内蒙古、西藏、新疆、四川等省区的科技工作者、科学普及工作者和这些地区民委的负责同志来我社,就民族出版社在出版科普读物方面的方针、任务、规划,及各民族地区对科普读物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恳谈会。
与会的来自各民族地区基层的科技、科普工作者们,热情地发表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真实地介绍了目前各民族地区“科技读物,科普读物饥渴”的现状和局面,并提供了许多出版上好的建议与想法。这次座谈会,使我社的同志们深受启发和教育,对选题和读者对象的需求,心中也更有底了,极大地加强了完成国家民委交办出版《丛书》的信心。同时,对国家民委自1979年以来,多次强调、督促我社出版科普读物的要求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83年11月12日,少数民族《自然科学常识丛书》编辑委员会,在民族文化宫大厅的贵宾室里举行了成立大会。
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任英同志(我社原社长)出席并讲了话。由于他讲话的篇幅不长,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当时国家民委领导对此套丛书的高度重视,和对丛书具体详细的要求,特将讲话原文记录如下(《民族书林》报1983年12月10日总第15期记载):
同志们:
《自然科学常识丛书》编辑委员会,经过民族出版社和中国科普协会及同志们的积极筹备,在诸位专家、学者、科普读物作家同志们的支持下,今天正式成立了。
应邀参加今天编委会成立会议的和被约请作为编委会成员的,有中国科协普及部的同志、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的同志,科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的同志,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同志,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同志,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的同志,还有民族出版社和我们民委的同志。今天应邀参加会议和参加编委会的同志们,很多是做科学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而且都是少数民族《自然科学常识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积极热情的支持者。同志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会议,这是对民族出版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对党的民族工作、对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推广自然科学知识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我代表国家民委向到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这套《自然科学常识丛书》及时编缉出版,早出成果。
这套丛书编缉出版的意义是重大的。在党的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在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的问题。现在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的斗争。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编缉出版这套《自然科学常识丛书》,这对少数民族地区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编缉出版这套丛书,我提点希望,供同志们参考:
1.这套丛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启蒙性的自然科学常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克服封建迷信思想,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要保证这套丛书的编译出版质量。专为少数民族出版科普常识丛书,这还是第一次。在质量方面,标准要高一些,当然也不能脱离现有的条件;在内容方面要力求科学知识的准确,反映我们科学工作中的一些新成就、新水平;表述方面简明扼要,文字精炼,每本可以二、三万字;装帧设计要美观大方,要适应少数民族人民的爱好和审美习惯;印刷优美清晰;编辑上文图并茂。这套丛书的总体要求要高一些,给少数民族人民出版一套优秀的科普丛书。
当然,这件工作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完成具体细致的编辑、翻译、设计、印刷、发行等工作,同志们还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我相信同志们齐心协力,一定会胜利地完成这项工作,争取明后两年出齐这套《自然科学常识丛书》,预祝同志们工作顺利。
谢谢同志们。
时任国家民委三司处长马西福、副处长毛翔、中国科协普及部副主任孔祥谨同志,科普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章道义,编委会成员及民族出版社总编室、各编辑室主任及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乌布利同志主持了会议。总编辑金万善就编委会的成立和筹备经过做了介绍,并在会上宣布了委员会的组成名单。会上确定,编委会由乌布利、章道义同志担任领导工作,办事机构设在民族出版社,由社总编室代管该编委会日常的具体编务工作。
编委会的委员卞德培、陈天昌、石墨庄、高庄、张清、蔡景峰、辛智等同志(除我社编委会委员外,其他都是该丛书的作者),对《丛书》的编辑宗旨、任务、质量要求、选题、编辑要求及工作计划、工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与会的一些老科普工作者在发言中,一致同意任英同志在讲话中提到的关于编辑这套丛书的宗旨、目的和任务。热情赞扬了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他们说,国家民委倡导由民族出版社承担出版的第一套专为少数民族地区编辑的自然科学普及常识丛书,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特别是在当今,各少数民族地区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出版这套丛书,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克服封建迷信思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意义。过去我们专门为少数民族编辑类次的图书很少,这次我们一定要精心选题,精心设计,要为这套丛书出力,向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提供一套优秀的科普丛书。
地质出版社副总编辑殷维翰同志在发言中,还具体提出了对丛书的五点建议和想法:
1.实。编著的内容要实,要实实在在给读者一些启蒙性的科普知识,言之有物;
2.短。内容要短小精悍,两、三万字讲明一个科学道理,帮助读者认识理解自然现象;
3.明。内容要简明扼要,表述清楚明白;
4.美。装帧设计、编排要美;
5.快。要快出书,急需的可以先安排一批出版。
会上初步计划,1983年底前至1984年上半年开始发稿和出版,预计1985年年底以前出版三十至五十种,字数约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字左右。
根据工作的开展,《丛书》初步拟定的选题约三十种。以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六种文字编译出版。1984年首批复印出版的汉文版有十种:《简明社会发展史话》、《天空奇观》、《四季变化》、《星辰》、《闪电与冰雹》、《地震》、《泉》、《生物的进化》、《我们的身体》、《浅谈种族》;根据汉文版翻译出版的13种,共计23种。整套的丛书预计在1985年底或1986年上半年出齐。
《丛书》的作者群,如卞德培、陈天昌、石墨庄、高庄、张清、蔡景峰等同志,是一批有着尊重科学,具备严谨学术态度、熟悉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他们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山川河流、宇宙太空、碧海蓝天、地质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与他们的接触和组稿过程中,知道他们许多人曾经在民族地区考察、生活过。他们住过牧民的帐篷,观察过民族地区的风云变化,有的就是研究少数民族疾病的专家,对少数民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的笔端,不仅包含着科学和自然的知识,还把爱国情怀、民族团结的精神自然融入进去,洋溢于每本书的字里行间。《丛书》的委员和作者们满怀信心,表示要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力争按计划完成《丛书》的编著写作任务。
按出版计划,从1985年起,这套《丛书》陆续出版发行了。它对在各民族地区传播大自然的科学常识,解释生产、生活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克服封建迷信思想,清除和防止精神污染,反对任何形式的违背科学思想和行为;对用科学赋予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地开展对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族出版社的领导和各文室、各部门上下协力,团结一致,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国家民委交办的出版任务。为各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送上了第一套《丛书》的精神食量。就是在今天,这套《丛书》在各民族地区也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院
电 话:010-64211126
Copyright 2013 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