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五一小长假,即将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我,留守在学校的宿舍里寝食难安,虽然已经参加过好几家单位的面试,但是还没有与一家签订正式的就业协议。

五一假期刚过的第一天上午,宿舍的电话铃响了,我一接,是民族出版社人事处主任方晓燕亲切的声音,她恭喜我被录用了,并且询问我还有没有其他有意向的单位。宿舍电话漏音严重,一个年级比我小的同学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不无羡慕地说:“姐姐,你应聘的这家民族出版社真是实在,节前刚刚面试过一次,节后马上就通知录用你,**大学已经面了我7次,还没有结果,你不签这家单位签哪家?”签合同时,我的心情是不安的,在面试过的单位里,我还倾向一家教育行业的杂志社,不仅因为那家单位与我毕业于师范院校并且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经历相关,还因为里面有我众多的师兄师姐。但是这家单位在我笔试通过后,已经面试了我3次还没有通知。

我的不安果然应验了,在我与民族出版社签完就业合同的当天下午,那家杂志社就给我电话让我去签约,我支支吾吾没有同意,但也没有马上拒绝。那晚我一夜未眠,脑海里总是浮现第一次来出版社的一幕一幕:那天我迷了路,正巧遇到在路边喂流浪猫的黄敦朴老师,她退休于我社汉文编辑室,听说我是来求职的,一路把我带到社大门口;从五楼经过时,弥漫整个楼道的淡淡的藏香让我心清神醉;人事处的方晓燕和王旭两位主任满脸笑容地接过我的简历并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是我在数不清的投简历的经历中,最轻松愉快的一次;还想起我在那家杂志社笔试的题目就是“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我决定来到这个朴实而温暖的民族大家庭,尽管心里还有一丝紧张,和对难以预测的未来的惶恐。

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家,一天正当我正挥汗如雨地打包行李,方晓燕主任打来电话,问:“赵文娟,你今天有时间吗?”我含糊地答道:“有事吗?”方主任的语调里带有一丝强调,还有一丝惊喜:“我们的禹宾熙社长要见你。”约好了我最快能到达出版社的时间,身上还穿着因为搬家满是灰尘的T侐衫和牛仔裤,脚上趿拉着一双旧凉拖,所有的东西已经封好,想找件干净衣服都来不及了,只好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匆匆忙忙跑到师大南门坐上了123路公共汽车。第一次见到禹社长,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可怕,他很平和,言语也很简练,先问了我的家庭、学习及实习情况,然后说想让我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允,之前的顾虑一下烟消云散。

来出版社的第一天,人事处带领新员工走访各部门,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还记得方主任把我带到五层一间门上标着“策划部”的房间,告诉我我今后就是这个部门的兵了。当时还任策划部副主任的曾小吾亲切地欢迎我,并把我安排到她自己的办公室,和她背对背坐,我还很惊奇:“新员工待遇还挺高,一来就与部门副主任一个房间。”后来才明白,她这样安排也是便于今后工作中方便带新人的考虑。那时李有明社长还在策划部担任主任,他闻询赶来,微笑着和我谈话,使我觉着他是一位很好相处的领导。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无论是他在担任策划部主任、社长助理还是副社长的期间,总是以宽宏的胸怀和温和的脾气对待我们。策划部经常会起草一些比较重要的文件,有时是会议简报、纪要,有时是请示、报告,甚至还有社内一些大项目的申报书,这些文件刚开始只是让我打字,后来让我参与起草,再后来有些会直接让我起草,他和曾主任修改,无论我在其中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能及时发现,有时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但他对我却从来没有半句批评,只是耐心地在纸上修改。刚来时我心浮气躁,打字经常漏改,他也不生气,总是耐心地再次标出,有时要反复好几次,时间久了我自己反而心生愧疚。为了减少退改字数,让他省心,我学会了每次改好后都先打出纸样,自己校对后再送给他。错误减少了,有一次他当着部门其他同事的面说:“小赵现在认我的字迹已经非常准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非常感激他,他是在以无声的行动和微笑告诉我什么叫做认真、负责与谦和。

2007年,我参与了我社大型多文种整合出版图书《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的翻译出版工作,在社领导的带领下与社内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加班,尤其是在为该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赠书仪式的筹备过程中,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团结互助、严谨求实的精神,熟悉了很多同事并与他们结下了友谊。

2008年曾主任派我参与藏文室四川省的“农家书屋”的投标活动,当时还是在藏文室担任主任的才让加社长带我和几个同事到成都递送标书。招标大会开完回宾馆的路上,路过一家十分有名的寺院,才社长笑着说:“小赵,你应该在这里许愿,这里求子很灵的!”一起来的藏文室同事都哈哈大笑。在寺院,我许了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我社藏文图书这次投标成功,第二个是希望我的爱人早日调入北京,第三个当然是希望我和我的爱人早日有爱情的结晶。也许是许的愿太多、分量太重,回宾馆路上才发现,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有我所有的证件、银行卡,还有部分现金。才社长说,在寺院是不会丢东西的,回去找吧。果然,虽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我的钱包还乖乖地在香案上,不仅证件都在,连现金都没少一分钱。我社藏文图书在这次投标中折桂;第二年我的爱人也调到了北京,找到了心怡的工作;之后不久我们就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一家团圆。

随着我社被确定为民族文字公益性出版单位,策划部接触的项目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较大规模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从2009年初次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策划部工作量开始加大,加班成了常有的事。印象最深刻的加班有三次,通过加班,我不仅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了民族出版人的责任心,更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2009年,我社第一次参与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而且其中有两个较大规模的项目——《托起明天的太阳·民族文版青少年素质教育译丛》和《民族文版普法书系》。一天下班,曾小吾主任找到我,说她晚上有事,由总编室张运珍主任带领我到新闻出版总署送项目书,车队的郭队亲自开车送我们。本来我想可能送到就回来了,没想到我们精心准备的项目书还是有不太规范的地方,鉴于我社民族出版单位的特殊性,新闻出版总署的工作人员同意我们在那里对项目书进行修改,这一修改就到了凌晨一点,连本来在车上等候的郭队也上来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天晚了,张主任怕五十多岁的郭队太累,催促几次让他先回家,都被他拒绝。回去的路上,张主任和我都坚持只让郭队送到出版社,张运珍主任自己开车回家,年近花甲的郭队担心我的安全愣把我送到家门口。之后,每每回忆起这次加班的经历,同事之间如家人般的互助和关爱都让我感动万分。

第二次,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召开,我社打算出版《民族团结进步之歌——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选》丛书。因为该书出版非常重要,汉文版出片前,我记得是一个下午的下班后,曾主任说:“小赵,你是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信任你,你再把稿子通读一遍吧。”谁知道我在第一页就发现了错误,曾主任开始和我一起从头通读原稿,由于稿子三审修改加急,其中有漏改。通读完全稿,曾主任带我来到了位于北四环边上的排版公司,为了避免再次漏改,我和主任盯着排版人员一个字一个字地改稿。等稿子改完,我才想起忘记给爱人“请假”,由于出来太急,手机还忘在办公室。回家时已近凌晨,曾主任的爱人和奇老师亲自来接我们,上车时,曾主任让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我有点不好意思。在她的坚持下坐上之后,曾主任对和老师说:“加点热吧,慰劳我们小赵一下。”我才知道,原来曾主任家的这辆新车副驾驶的座位是可以电加热的。初秋的夜晚开始有些凉意,衣着单薄的我舒服地靠在座位上差点睡着。他们一直把我送到小区门口,里面停满了车不好进去,我坚持自己走进去,曾主任则坚持要送我到家门口,我开玩笑说:“我家楼下就是派出所,警察就是我家‘保安’,你们就放心回去吧!”他们两个把我放下,等我一溜小跑到单元门口打算刷卡时,突然觉着身后有人,一看,是曾主任,昏黄的灯光下,清冷的秋风吹得她有些瑟瑟发抖,我冲她挥了挥手,心里暖暖的。刚进家门,看到我的爱人在接电话,放下电话,他对我笑了,说:“你们主任给我打的,问我你进门了没有,告诉我你和她一起加班了,让我放心。”第二天到了办公室拿到手机,我发现上面有我爱人那晚的一百多个未接来电,如果曾主任不打电话帮我解释,恐怕我百口莫辩了。

第三次加班是2011年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快乐成长阶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这样重要的事件,都会让我赶上。这一次申报时,我已经身怀六甲,低头看不到脚面,曾小吾主任对我特别关照,告诉我为了宝宝的安全,一旦刮风下雨可以不来,也不用向她请假。那一天的雨好像从凌晨开始就一直下,贪睡的我独自在床上躺着一直都没有起床。早上8点多的时候,曾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说项目书今天必须报出去,她已经协调好禹社长在项目书上签字,她在外面有更加重要的事回不去,我不得不克服困难去打印项目书并找社长签字。受前几次加班同事们精神的鼓舞,我出了门,雨实在很大,打车打了20多分钟也没有打到,我打着伞在泥泞的路上小心翼翼几乎是挪到单位。中午12点多,等我在六层复印室复印项目书时,发现禹社长一直在等我,没有去吃饭。在出版社几年里,和禹社长单独说话的机会并不多。后来才知道,他不仅从事过教育工作,担任过县委书记、人大主任,还在多家新闻单位担任过领导职务,心里直后悔刚进社时经常以自己在媒体实习过的经历在他面前班门弄斧,他也从来没有嘲笑过我,更没有责备。虽然交谈不多,但每当我有了好事、坏事,他在百忙之中总能给我祝贺或安慰,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出版社7年,我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这不仅因为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不可能掌握的关于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及民族文化的知识,还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各民族同事的关注和爱护。记得刚工作不久,在电梯里遇到几个退休的老同志,他们问我是不是新来的,是哪个民族。我让他们猜,有猜是蒙古族的、有猜是朝鲜族的,还有猜是壮族、满族的,当然也有一眼就看出我是汉族的,他们还会告诉我我具备这些民族的哪些相貌特征,在知道我姓赵之后告诉我朝鲜族、满族姓赵的人也很多,这种话题的交谈非常有趣也非常长知识。后来,我也学会了出版社的这句问候语:“你是哪个民族的?”

第一次乘坐出版社的公车去民委,我问司机班的师傅是哪个民族的,他告诉我说是“水又族”,我琢磨了半天,后来才知道,原来很多出版社的汉族同事为了表示自己在民族单位工作,都自称是“水又”族。

有一段时间我和藏文室接触较多,藏文室的达多主任、洛荣拉姆、卓玛等很多同事,我们或者一起出差、或者一起做书、或者一起写过文章,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一次我和拉姆出差住一个房间,不胜酒力的我多喝了红酒,一回房间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我告诉拉姆隐形眼镜还在我的眼睛里,从不使用隐形眼镜的她居然协助我摘掉了隐形眼镜,并用药水帮我泡好。

2009年的一天,办公室新来的刘佳淼有点神秘地找到我说:“文娟,我记得你和姐夫是两地分居,今年是你在出版社第三年,我刚看了社里的一份文件,你够条件把姐夫户口调进北京了。”我到人事处询问,果然够了条件。无独有偶,在我给爱人申请办理户口期间,他面试了一家北京的大专院校,对方同意将他从河北农业大学调入该校,但因为他不是应届生,必须在当年9月进校前自己解决北京户口。我在能为爱人调动户口而高兴的同时,还担心在这个期限之前户口办理不完,耽误他调动。我急忙找到时任人事处主任的苏运江,他立刻提示我说人事处的贾雯雯老师正在民委人事司挂职,可以帮我打听那边的审批情况,我急忙给她打了电话,那时和贾老师虽同在一个单位却从未打过交道,谁知道她立刻说,已经看到我的文件了,人事司一天都没有拖,正式文应该今天就做好了。社办公室的刘彦明主任在拿到我的文件后,都已经下班快一个小时了,他二话没说,就帮我走了能走的程序。在众多同事的帮助和关心下,我为爱人申请户口的事三个月就得到了解决,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我的爱人当年顺利从河北调到北京,我也结束了和他长达6年的分居生活。是出版社使我的家庭团圆美满,我感激她、热爱她,更热爱其中关心我、帮助我的好同事们。

我刚来社里时曾在审校室轮岗,与审校室的很多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彭学云老师是我尊敬的师长,我一称呼他主任他就生气,坚持让我叫他老师,他学识渊博、待人友善,但每次去给他送稿子或者拿稿子,我的心里都有一丝恐惧,怕稿子没看好受到他的批评,他对我也从来毫不保留,有缺点就直接骂,有进步就眉开眼笑地夸,让我感到又亲切又敬畏。许英姬老师则是我在出版社亲爱的姐姐,她细腻、善良,虽然有时言语犀利,但却十分中肯,身为朝鲜族的她有着爱整洁、做事认真等等种种美德,对待同事和朋友也一样十分热情、负责,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我常常喜欢听她的建议,她的话也许不是最好听的,但是却是最为负责、中肯的。

吃饭的时候,最喜欢坐在有黄总所在的桌子上,他是领导,也是学者,说话风趣幽默,他旁边总是欢声笑语不断。新来的高书记青年工作做得十分细致贴心,在年轻人中口碑极好,今年团委组织年轻人在北戴河开会,她亲自参加,在会上对禹社长在中层干部培训上的三次讲话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使很多平时不怎么关心社领导讲话内容的年轻人受到鼓舞和启发。会后,禹社长、她与年轻人一起同吃、同乐,留下美好的瞬间。

蒙文室的很多同事带我领略了蒙古食品的美味,并热爱上蒙古族文化。万喜主任与策划部出差到呼和浩特,他从早餐开始就带我们走街串巷吃非常好吃的蒙古族小吃,介绍蒙古族文化,他知识渊博,让我们很长见识。朝鲁主任待我则如兄长一般,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照顾。萨茹拉和我一年入社,她不仅教我跳蒙古族舞蹈、说蒙古语,还带我几乎吃遍了京城所有的蒙古族餐,不要说民大小吃一条街的“图图”、“浩日沁”,就连享誉京城的腾格里塔拉大酒店,都带我去过两次。单位附近唯一一家萨茹拉没有带我去过的蒙古族餐厅,蒙文室的包思琴妹妹还带我去过了。

在出版社怀孕、生宝宝乃至休产假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音像部的赵莹、策划部的王墨馥、蒙文室的包美丽、哈文室的艾丽蔓、汉文室的毛乐燕……2011年据说出版社十个以上的准妈妈同时怀孕,我们一起品尝美食、分享产检体会,产后又一起探讨育儿经。以至于后来打算怀孕和已经怀孕的各部门的姐妹经常会跑到我这里“取经”,真是热闹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我们的宝宝长大后能够继续这份友谊。我们会把民族出版社大家庭的温暖和友爱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休产假期间,我住在通州潞城镇一个很偏僻的小区,我知道和奇老师腰不好,开车久了会很疼痛而且有危险,曾主任还没有驾照,就一直劝说他们说不要来看我。谁知道一天早上八点多,我家门铃响了,在可视电话上,我清晰看到了曾主任和和老师熟悉的面孔,我和我的爱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我们刚刚满月一向“表情严肃”的小宝贝那一天居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由于策划部的工作性质,工作中常常与各个文室、各个部门打交道,职能部门暂且不说,我打交道最多的蒙、藏、维、哈、朝五个文室的同事,从我开始一参加工作,他们就从不计较我对民族文化、民族翻译出版知识的无知,耐心向我讲解,热情配合我的工作。每次去维文室,很多同事总爱我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一边就把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了,在合作共事的过程中,哈尔木拉提、萨塔尔、阿依努尔等同事总是还没等我过去就主动与我联系;哈文室的巴克特主任、保尔江、朱马江、小古丽等,无论是不是和他们工作有关的事,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朝文室的同事工作起来的有序、认真、守时总是让我惊叹不已……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让我感动、难忘的人和事,如果一一写来都快成一本书了。

这使我想起了儿时的一首儿歌,大概意思是日子就像美丽的珠子,回忆就像一条结实的绳子,美丽的日子串在回忆上,就是幸福的生活。时光挡不住的匆匆流逝,我也将一天天变老,当我细数往事时,有民族出版社大家庭的温暖氛围笼罩,有与这个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同事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我会感觉不虚度此生。与各个民族的同事经过7年的相处在我心里已经不完全是工作关系,他们已经成为我的师长和亲友,所幸我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还有很多故事可以经历,我将把这些美丽的珠子一颗一颗小心翼翼地串起,付诸笔端或珍藏于心,时间上唯一永恒的将是记忆所抚爱的一切。

前一篇:% »
后一篇: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院

电 话:010-64211126

Copyright 2013 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