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50周年庆典的旋律,《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招聘启事,把我揽进了民族出版社的怀抱。10年走来,清新的环境、崇高的事业、和谐的团队,一路鞭策、一路呵护、一路激情,我――民族出版工作的门外汉,一步步、一层层、一朝朝,民族出版工作者的烙印在加重,色彩在弥漫,情怀在升华。
10年磨一剑――我深感惭愧;但,10年谙一道――我小有收获。民族出版社――曲高和众的精神家园,我的认识在深化。为党工作,我涉过几个单位、几个行当,栖身过不同的“家园”,但是能让我萦记于心思索不已的,唯有和平里北街14号!为什么?这还要从我入社以后遇到的一连串的疑问叙起:社领导班子向离退休职工通报社情为何会常态化?为何离退休职工为社里提意见、建议的热情、质量、数量不让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队伍的存在形态为何与在职职工队伍并驾齐驱?民族出版社的职工家庭为何能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同行、读者、作者的“驻京办”?“民族版协”为何能够吸引非民族名号的机构不离不弃?……
回答这些问题会有很多具体的说服力很强的答案,但“背负青天朝下看”,答案只有一个:民族出版社――曲高和众的精神家园。60年来,一代又一代民族出版社人,胸怀理想,筚路褴褛,从边疆、从山寨、从军营、从校园进京赶考,从一而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60载风雨,60年辉煌,他们不仅创造了安身立命的文化基业,同时也铸就了曲高和众的精神家园。他们对自身文化基业的热爱和对精神家园的依恋,已经固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已经物化为自己的家业。不经历风雨哪得见彩虹?这一粗浅的认识,我这个后来人和门外汉用了近10年的时间!
60年来,我国民族出版从无到有。规范是我们定的,规矩是我们立的,民族文字的新词术语是我们创造的;“蒙藏维哈朝”五大文种《共同纲领》、《毛选》四卷、《儿童百科全书》是我们翻译出版的;民族出版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实践成果;《民族画报》、《民族团结》刊物是经我们孕育走向千家万户、走向世界的;地方民族出版事业的创建和发展有我们的贡献;“民族版协”的旗号是我们打出来的,队伍是我们聚集起来的等等。民族出版社人以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独特贡献,赢得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这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以浓重的笔墨把“国家队、领头羊”写在了民族出版社的旗帜上。旗帜是精神,旗帜是方向;旗帜飘扬,曲高和众,群贤毕至;民族出版社“阵地、基地、窗口、中心”的基本定位清晰展现,精神家园的“四块基石”已然确立!
朝闻道,夕去可矣。民族出版社60周年庆典在即, 社党委“转型发展、家园建设”的重大决策已经出台,我们将迎来新战略机遇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有决心有信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自觉实践,找准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转型发展、家园建设”的火热实践,为实现民族出版社的“出版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出版社精神家园里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物化载体也十分丰富。社龄较短的朋友,你看见过周恩来题写的“民族出版社”手稿吗?你看见过陈云签发的民族出版社营业执照原件吗?……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噢。它会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勇气,它会帮我们找到破解重大课题的钥匙。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院
电 话:010-64211126
Copyright 2013 民族出版社